两年前,当知乎用那本《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发起著名的互联网出版实验,用三年集萃浓缩500万知友的人生精华时,有多少创业者从中获益也许不为人知,但着实让那些担忧知乎命运的人松了一口气,后者在意的并不是知乎赚了多少钱,只是为知识型慢公司在商业大潮中寻获生机而庆幸,这也许比创业者的收获更有示范意义。
迄今为止,知乎只拿过数量不明的天使轮投资以及2012年同样秘而不宣的A轮,2014年B轮的2200万美元在热钱汹涌的创业时代似乎也不怎么亮眼,当然知乎并不是无钱可拿,它的谨慎无非是恐惧过度商业化侵蚀了所守护的文化理想,而这种坚守的唯一基础就是充满张力的产品,但在用户习惯瞬息万变的移动时代,以Quora为蓝本的知乎守得住吗?
好事者不免为知乎的未来和钱途操心,而在所有并购传闻中,人们最关心的还是知乎与BAT的拉郎配,腾讯5000万美元注资C轮,推动知乎与搜狗合作的传闻早已不胫而走,但热情的红娘们真正应该关心的问题是,腾讯究竟看上了知乎什么?
简单来说,知乎的核心竞争力不外三点:
1、高质量内容的集散枢纽
知乎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中文互联网高质量内容社区,所谓高质量并不单指知识本身的传递,否则知道或百科已经满足需要,知乎更多汇聚的是人生阅历和经验教训,甚至是思想与观点的碰撞,并无标准答案可寻,平台的价值已经由高质量UGC决定。
2、知识型客群的强关系链
从最初的种子用户如李开复、徐小平、雷军等开始,知乎已经着力于避免内容的平庸化,也特别注意内容生产的过滤和降噪,这是汲取了天涯社区的教训,当年天涯红透半边天的时候也有大量高质量原创用户,但国观、杂谈等版块充斥的无谓口水战拉低了社区的平均IQ,知乎通过深植科技领域在用户之间所架起知识关系链,不仅远胜天涯也正好与当年开心网依托偷菜和抢车位的无效关系链形成对比。
数据显示,知乎会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7%,职业人群占75%以上,月收入4000元以上用户占到60%,各项数据大大超过了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6.49亿网民的平均标准。
3、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百科和知道等低成本解决问题的平台不同,知乎提供一种复合型的知识图谱,在得到那些大V背景经验的加持后,实操性更强,特别适合那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具像化问题。
但知乎的优势之于腾讯意味着什么?腾讯未见得已经想清楚。
用精英社交为微信降噪?
今天的腾讯无疑把持着中国社交平台的流量入口,但QQ的精神特质和商业模式都与精英文化无关,微信打倒微博的同时,并没有建立起替代当年新浪的娱乐名人粉丝效应,相反恨不得吃喝拉撒都晒出来的名人们在微信上相当谨慎,既不轻易加群,更不轻易加人,按徐志斌在《社交红利》中的提法,超重度互联网精英人群在微信上的影响和传播反而弱化了,微信的人均好友约为80人左右,过百人的并不多见,而如果所参与群的数量过多,对管理、阅读和消费都会带来困难,这导致了精英人士小群中活跃,大群中潜水的反常行为。
因此知乎的引入以及它与微信未来可期的整合,被腾讯寄予了社交流量降噪和变现有重大意义,这会使腾讯不再丢掉诸如脉脉或领英那样的机会。
知乎在腾讯内容产业链上的位置
知乎目前所开发出的一些商业产品,也许是自身救亡图存的需要,但对腾讯不过九牛一毛。知乎对纸质图书的互联网化改造在创新圈里会有一些共鸣,对整个线下出版行业的颠覆性不大,何况那本来就是个夕阳产业。
知乎在三四月份尝试用“这里是广告”的形式推送商业信息,用户似乎也没有过多的抗拒,但如果知乎的商业化仅此而已,不仅太LOW,而且变相走上了与微信大号的同质化竞争道路。腾讯在内容产业链上的整合还没完成,悄然上线的天天快报与今日头条的竞争也没有结果,微信公众号的信噪比一直不理想,知乎的未示则充满变数。
最糟糕的情况是,腾讯的加入可能给走过5年风雨的知乎带来更多副作用而非正能量,虽然这并非腾讯的本意。
高质量UGC和垃圾信息同比增长
毫无疑问,腾讯的流量优势会为知乎带来更多会员,但知乎在内容产出上的倒金字塔结构决定了0.01%的大V产出了99%的重要内容,后者才是知乎的核心竞争力,而现实并不乐观,2014年初有人专门作过统计,离开知乎超过3个月大V日益增多:如@keso、@和菜头、@佐藤谦一、@徐小平、@李开复等等,当然流失中的知乎也有收获,那就是用户数量的绝对增长催生了一批草根大V,代价是知识型分享的弱化,借机上位的炫技、卖萌甚至段子手得到了发挥空间。
腾讯的加入可能会让这种趋势提速,微信在移动入口上的强势已经导致了大量冗余信息,而微信也没有提供有效的鉴别和过滤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引入知乎的净化作用并不明显,反而是知乎自己可能会在扩张提速的快感中迷失自我,知乎需要流量,但更需要高质量流量,知识型社区必须警惕垃圾信息与高质量UGC同步增长的破坏性。
价值观搏奕的逆精英化
在大V淡出、草根崛起的知乎,可称为知识的分享正让位于观点的输出,这往往引发激烈交锋,戾气的聚集有可能动摇知乎赖以成功的传统模式,知乎创始人周源之前透露即将上线一个新的积分系统,给每个用户计算“友善度”,旨在降低语言暴力,但这是知乎用户基数扩大、知识链不断延展之后必然的副产品,永远只能适度管控,不可能根绝。
品牌基因的突变
用户属性的变化是根源,假如有一天知乎散发出强国论坛的光芒、铁血社区的风采、天涯式的恩怨纠葛、甚至是知音式的恨海情天,这一方面说明知乎终于接地气了,一方面也意味着那个我们熟悉的知乎的消亡。
另一种是商业化的压力,知乎有一个帮助用户完成个人品牌塑造、职业交流、创业等各种新机会的计划,但内容很模糊,似乎是升级版的脉脉或领英,但又不完全一样,在知乎不能靠广告生存的共识之下,这是机会还是灾难很难说。
知乎可以庆幸的是,在这个资本的寒冬,它提前用C轮融资做好了过冬的准备,但知乎能否在为别人释疑的同时解开自己的命运方程式?暂时还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