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百度贴吧事件连续好几天抢了“头条”,也让一帮评论家们过足了瘾,从一开始质疑百度对贴吧的“商业化运作”问题,到如今衍生并发散到了社会价值观的层面。可以说,这样一路升华下去,不知道是不是要把百度这家商业公司给“拧巴”成一家慈善公益机构。甚至还有一帮人开始“忆往昔”,把已经退出中国市场的谷歌的“不作恶”的价值观搬出来,以此来折射百度商业上的问题。
列举一下百度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你会发现也不无道理,贴吧12年没怎么搞商业化,现在做做尝试怎么不行?围绕贴吧已形成一个地下黑利益链条,贴吧吧主身份在黑市里可以交易,收钱删帖和发帖置顶的行为有极大利益空间,甚至还有人把贴吧当成敲诈勒索的工具。如果贴吧不能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实用信息,做不好商业化,前途其实并不乐观。
贴吧这次卖吧的做法是有问题的,百度事后也做了补救,如停止疾病类贴吧的全部商业合作,仅对权威的公益类机构开放合作,强化投诉申请和用户监督机制,将百度贴吧纳入网民权益保障保证计划,登陆用户在贴吧内受骗可获得全额赔偿等。百度其实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也有意愿进行改进,事情就这么个事情,大家心里都明白怎么回事,上纲上线其实没太大必要。
贴吧肯定要商业化,早晚的事情,是不是需要用卖掉贴吧经营权的方式来进行值得商榷,但要求百度维持其乌托邦一样的理想国性质,也是强人所难的。一个产品做了12年,海量的服务器支持,高昂的运营成本会和不断提升的监管压力,贴吧不做商业化只做公益平台是不可能的。这需要不断进行探索,是怎么做的问题,绝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
贴吧这次的失误在于,在百度移动转型已经成功的情况下,还是没有摆脱百度传统商业模式的桎梏,仍按着过去的销售思维在做事情。要不说KPI文化害死人呢,估计是KPI压力大了之后脑子不会转弯了,有些过于急功近利。而百度之后的补救措施,其实已将某些商业化方向彻底堵死,促使贴吧向别的方向进行探索,这是相当正面的,一味揪着卖吧的事情不放,甚至扩展到对在线医疗广告的质疑,不是希望解决问题的态度。
如果说一开始人们就卖吧的指责还有些道理的话,之后跟进的一些媒体对百度医疗广告的指责基本就是无厘头了。百度合作的那些医疗机构,别管公办的还是私立的,靠谱不靠谱,至少也都是从国家正规部门取证,经过批准后建立起来的,是不该被歧视的平等市场主体,也许他们宣传上有夸张的地方,但不能被简单定义为骗子。
百度做的是开门迎客的生意,如果手续齐全资质没问题你又愿意投钱,百度还确实找不到什么理由去拒绝。当然,资质全手续全的机构也会骗人,正如上过电视的藏密排油减肥茶,蒙蔽消费者多年的香武仕音响、达芬奇家具等等,上了报纸和电视的广告也不一定保证你不上当,何况在网站上发布的广告。广告的发布形式异同,不是帮百度开脱的理由,但事实确实如此。
地方卫视尤其是县一级电视台的广告中,虚假骗人广告比比皆是,尤其集中在药品、保健品和健康产品上面,脱离现实情况去指责百度的医疗广告,是有些不公平的。百度至少还只是与手续资质齐全,受到国家合法承认的机构合作,凭什么就断定民营医院就都是骗子,与民营医院进行广告合作就是协助骗子行骗?这种意气用事的评判,其实是源于偏见。
医疗广告不管线上线下,确实是有些乱相的,与传统媒体去比烂,当然不是百度该做的事情,是一种没出息的表现,目前看百度也并没有把电视台、报纸和广播中的医疗广告推出来为自己开脱,更没有把这个问题的责任推给全社会,将其归咎为我国迈向中等发达国家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阵痛”,而是承担了自己该承担的那一部分责任,用实际行动对过去的行为进行修正,这是个正确的态度。
如果只看商业行为,BAT其实没一家好东西,假货、侵权、虚假广告、黄赌毒信息、坑害青少年的游戏等。但如果把他们的商业行为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看的话,也许结论不一样,随便打开一个县里的电视台看几分钟,都是一座虚假医疗广告的案例库,有人管吗?随便去一个县里的商场逛一圈,假货比真货还多,有人查抄吗?相比仍比较讲规矩的线上,我国在线下市场治理方面是有更多欠缺的,尤其是在小城市,许多监管措施落实不下去,形同虚设,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情况。
互联网公司其实可以做更多一点的事情,给自己提更高一点的要求。坚信技术改变世界是有可能的,不与线下乱相同流合污,至少在寻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多想想怎么去解决问题,首先把线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然后再倒逼线下的问题得到早日解决。在这方面,其实可以对百度这种技术导向型公司有所期待。
百度贴吧这次闹出的事情,从另一个侧面看并不一定是坏事情,至少给互联网公司划定了一个无形的商业化边界,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需要我们努力做出改变的事情。这对于所有互联网公司来说,也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媒体会尽力挖掘更多不好的一面,而我们却总是要盼着这个世界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