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5548809,29883069

网站建设、网站制作、微信小程序

行业资讯

为您提供专业的网站建设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内容详情

“分答”:短暂的窥私欲过后,是基于人格的知识变现

 凭借精细化运营和产品自身形态的诱人,“分答”并未昙花魅影一般“过把瘾就死”,5月15日上线至今,其席卷朋友圈的速度跟它的版本迭代速度一样快。面对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当然有必要好好聊聊。


先得简单说下“分答”的定位——这也是关于“分答”争议最多之处。不同于一般产品的面目清澈,不同人眼中,“分答”似乎有着不同的面相。如你所知,本性所致,人们对八卦的窥探欲要大于对严肃知识的索求,当其映射在“分答”上,即引申出它到底是粉丝经济还是知识分享的对立探讨。怎么说呢,这多少类似于美国作家戴维·福斯特·华莱士对电视的一段论述:电视粗俗和愚蠢,并非因为电视观众们粗俗和愚蠢,只是因为人们在那些粗俗和愚蠢的兴趣爱好上极端相似,但在那些优雅,美好,高尚的兴趣爱好上却大相径庭。

在某种意义上,“分答”亦表露出这种“大众”与“分众”在信息获取上的对立与统一。我个人觉得,长久来看,在分众时代,通过“分答”各取所需才是这款产品的初衷和本来面目(事实上,“分答”也在人工干预或者随机化榜单,引导用户更多按照兴趣各取所需)。最好的结果是,当粉丝对于明星的窥私欲逐渐递弱,“分答”可以在诸如医疗,心理学,艺术甚至物理学等领域沉淀下来活跃且稳定的专家。

嗯,至少在我个人的应用范畴,“分答”最重要的一个面相仍是基于个人的知识分享——尽管我也偷听过王思聪“您的人生还有什么买不起的?”那条语音。

提问者的力量

下面说说知识分享。

毫无疑问,落座于庞大的微信生态,碎片问题门槛的降低,对于语音信息接受度的成熟,一同构成了“分答”的极佳时运。而在我看来,抛开上述环境不谈,“分答”的最大贡献是第一次让提出问题的人获得收益以及更重要的价值感——如你所知,“分答”任何一条语音,问者与答者均分收入,提一个好问题也能如版税一般兑换成“睡后收入”。个人觉得,这个讨巧的设计是“分答”产品逻辑的核心支点。它让“提问者将与回答者一起生产知识”这个亦真亦幻的理论落于现实。

“计算机是无用的,它们只能给你答案。”巴勃罗·毕加索1964年就对作家威廉·费菲尔德表达出如此观点。而事实上,相比于可获得性的答案,稀缺的天平早已且愈加倒向“问题”一端,其实就像凯文·凯利在《必然》中所言:“我们正迈向每天询问几百个问题的未来生活。每年,人们在网上的提问多达 2 万亿个,而搜索引擎给出了相应数量的答案。其中大部分答案质量很高,不少答案令人拍案叫绝。每个答案的‘制作成本’将微不足道。获得答案将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全世界每个人的必需品。答案将变得廉价,而问题会变得更有价值……能够生成答案的技术将继续得到重视,以至于答案会变得即时、可靠、无所不在,并且几乎免费。但是能帮助我们生成问题的技术将获得更多青睐。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

而具体到“分答”上,所谓“好问题”也有某种“局限性”:60秒语音当然无法承担“怎样变成一个有趣的人”这种开放得一塌糊涂的问题。从直觉便知,“分答”更适合回答闭合式,或者记者常用的“您对这事儿怎么看”式的问题(当然了,罗振宇这种职业60秒选手不在讨论范围之列……)。其实很好理解,毕竟每个人所寻答案诉求的“分层”会映射在不同层次的解答方式上,而从这个角度,将“分答”与其母体“在行”分割论述,似乎多少有些偏颇,你可将其视作“在行”线下约见和远程30分钟电话沟通两种形式的填补,以丰富整个知识交易生态。

基于人格的知识变现

观察“分答”,另一个有趣角度是:网红,具体来说,对于“知识网红”的无限期许。

多年之后,当人们回顾2016年互联网世界的重要变革,“内容付费”这道大门门缝的露出也许可列作其一,“分答”同样遵循了看起来即将到来的付费趋势,且是以不同领域一个个具体的人为知识交易的入口。

罗振宇曾将人类渐次打开的交易入口分为:流量,性价比,人格和知识。而知识入口则必须与人格结合在一起——这正是“分答”试图结合的(从得以让关系链沉淀的“收听”功能即可看出),它试图以一种相对“轻”的方式(必须承认,相比“在行”,“分答”对行家更有吸引力)搭建一个将粉丝经济与知识交易融为一体的平台,最终让确定性的信任关系成为知识分享的前置条件。

事实上,这种基于人格的知识交易本身就是一种“社交”——其实哪种交易又不是“社交”呢?抛开“知识网红”的范畴类比,正如《品牌洗脑》作者马丁·林斯特龙所言:“使用某明星代言的产品能让我们感到与最喜欢的名人以及我们所嫉妒的一切靠的更近,继而我们把该名人的价值和特质连同他的骄傲,天赋,自我,沉着或者魅力也一并吸收了。简单地说,实际上我们变成那位名人了——至少,在大脑深处是这样的。”

最后想说的是,上线半个月的“分答”与其他初生事物相似,它未来的演化之路,它未来的模样——甚至应用场景,与现在都可能大相径庭。

事实上,其特殊的工具属性让这种情况正在发生:譬如,“分答”已与罗辑思维达成了战略合作,后者将其引入微信公众号运营,作为激活和服务用户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可以肯定,这种示范作用将让“分答”接入各种微信公众号甚至其他平台之中——学者严锋就表示:“如果(“分答”)能与微博之类的大平台进行整合和衔接,可能会具有更大的生命力。”

好吧,谁知道呢,但“分答”的未来值得看好。